广西传统制陶工艺——钦州坭兴陶艺

坭兴陶壶的开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坭兴陶壶的开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接受滋养。 因其深藏于山腹底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坭兴陶富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

陶艺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广西钦州坭兴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介绍

坭兴陶主要分布于广西钦州市钦江两岸,历史上主要集中于钦州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陶艺巷,即“烟斗巷”。现全市有生产坭兴陶的10余家,大都分布于钦州市区内。

钦州市北枕山地,南临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坭兴陶取泥于钦江两岸,品位极珍。更为奇特的是,坭兴陶的窑变艺术为其他陶器所没有,故有“中国一绝”之称。

用坭兴茶壶盛茶,即使经过一两天,仍然能保持原来的茶色茶味,就算在盛暑期间,隔夜茶也不会馊臭,用坭兴碗碟盛饭菜也同样不容易变质;坭兴茶壶使用日久,壶里会积聚茶积(俗称茶芽),偶尔茶叶用完,只要冲进开水,仍富有茶味;坭兴花盆、花瓶还具有护花功能,用它们栽花或者插花能使花枝生长得更茂盛。具有独特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

坭兴陶起源于唐前,渊源于万年桂陶,有“万年桂陶,千年传奇”之美誉,兴盛于清朝咸丰年间,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且历代名品辈出,特别是近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博览会,先后四十多次获国际和国家级金奖、银奖,如坭兴陶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其历代作品珍藏于二十多个国家博物馆。

钦州坭兴陶博物馆

坭兴陶艺术品花样繁多,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丰富多彩,艺术性强,实用性强,是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具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

基本工艺

钦州坭兴陶,又名坭兴桂陶,用泥取于钦江两岸红土泥,经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

一、选料

以钦州特有的优质紫红朱泥原料为主体,经严选细练,采东、西泥之结合,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挖取东泥、西泥回后,按软六硬四的比例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始方为上乘之品。其土质奇特,属红泥无釉细陶,分子结构紧凑致密,烧成后,磨光效果明显。

二、拉胚

将西泥、东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湿球磨、过筛、沉淀、压滤、真空练泥等工序,备好可塑胚料,然后通过拉胚成型。

三、雕刻

钦州坭兴陶最大的特点是不施釉而采用雕刻进行装饰。装饰艺术上采用雕、刻、剔的技法,在泥坯上雕、刻、剔出花卉、人物、山水等图案,并可填入白、赭等色泥抹平。

四、烧制

坭兴陶因用料内含丰富三氧化二铁成份,经烧成还原成氧化铁、氧化亚铁显铁青色。铁青色与原料紫红色混合在一起,由于窑炉中的气氛不同,氧化还原程度不同,其显色亦产生微妙的变化。同一窑炉中的每件都不同,这也是该陶别具一格的原因之一。更有一绝的就是经烧制产生“窑变”,即偶然有极少量的坯体在原来铁红色的基础上隐约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等多种色泽,以及天斑、虎纹等纹路变化,经打磨工艺加工,便完全显现出来了。

五、打磨抛光

经高温烧成后,打磨掉表层氧化物,加以精工琢磨光滑,形成所谓“白器红花”或“红器白花”甚为雅致。经抛光处理后,更显光润柔和,把坭兴陶光润柔和的材质与变化无穷的自然色彩充分地裸露出来,加上造型装饰得体,呈现出一种古朴、幽雅、含蓄、别具一格的美感,令人陶醉。

器为茶之父,四大名陶之“钦州坭兴陶”

坭兴陶是运用广西钦州特有陶土制作的广西桂陶,是综合体现陶特征的桂陶精髓,又名坭兴桂陶。 坭兴陶有1300多年历史,名列中国四大名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 坭兴桂陶的艺术魅力在于“古铜陶鹤(褐)、自然陶彩、陶刻技艺、陶

坭兴四宝

坭兴桂陶的艺术魅力在于“古铜陶鹤(褐)、自然陶彩、陶刻技艺、陶艺造型”四宝。坭兴桂陶是特定陶土、艺术创作、高温窑炼三者融合的产物。陶土、高温结合产生神奇的陶褐(鹤)与陶彩,艺术家的陶刻艺术、陶艺造型与高温陶土融合后使坭兴四宝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这正是坭兴桂陶的魅力所在。

自然陶彩:自然陶彩----天然素面,自然窑变产生陶彩。

古铜陶鹤(褐):古铜陶鹤(褐)----色泽以独特的古铜、褐色为基调。

陶刻艺术:陶刻技艺----泥质细腻,可塑性好,艺术家可在陶坯上任意用刀进行陶刻线画,经煅烧后形成艺术作品。

陶艺造型:陶艺造型----使用特定陶土,经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其特定的陶土和独特的烧制技艺,使其具备陶艺造型创作的各种优势。

基本特征

钦州坭兴陶取泥于钦江两岸,把西岸硬质土做骨与东岸软质土为肉相配,雅称为骨肉相宜,泥质纯净细腻,极适合坭兴陶的传统浮雕工艺,经1200℃左右高温烧制成陶,其质坚硬,其表光滑,其色古雅,无釉陶却如瓷器般光润亮泽。因其深藏于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质。这种紫红朱泥唯钦州独有。成品无砂粒、无气孔、无毒性,铅镉溶出量等于零。陶不施釉却如瓷般光亮润泽,这是为其他陶所不能比拟的。

历史考证

钦州市有着悠久的人类发展史和制陶历史,据广东省考古工作队于1960年2月在今钦州市境的灵山县城郊、马鞍山、东胜岩等三处遗址的考查,在数万年前,这里的“灵山人”用火已相当普遍。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广东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和广西文物考古工作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65年今钦州市境先后几次改隶广东广西)又多次在钦州市境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些遗址中不仅发现了用火烧烤食物和取暖的痕迹,还发现了大量的陶片。这就是说,钦州市境的制陶历史至今已有5000年了,甚至可上溯至六七千年。

坭兴陶,学名紫坭陶,广东省的史志把钦州人俗称的“坭兴”写作“紫砂陶”。当代的文章有如下说法:

清代,钦州人胡老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脚下踩到一处细腻的紫坭,萌生了把它做成烟斗的念头。做出烟斗经烧制后,质地坚硬,很精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他陶艺人也学着做当时受欢迎的烟斗,之后又有姓黎的用钦江西岸的硬土与东岸的软泥按比例混杂生产茶壶、笔筒、花瓶等,再后又发展到香炉、香案、熏鼎、食具等等。其时,一班附庸风雅的名士,因为这些紫坭陶类似宜兴的紫砂陶,给其取名为“宜兴”。因为“宜兴”是用坭来做的,钦州话的“宜”和“坭”读音相近。人们也逐渐把“宜兴”说成“坭兴”。久而久之,便约定俗成了。“坭兴”便成了钦州紫坭陶的代名词了。后来,一些文人学者又把“坭兴”解释为“钦州坭器为时俗喜爱”或“坭壶兴用”的意思。

记述钦州坭兴陶历史发源于唐代的有《广东省志》,该志写道:“唐,广东出产的瓷器和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往东南亚和中东等地。瓷器大量输往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广州西村皇帝岗、佛山石湾、钦县紫砂窑均有名。”

在挖掘隋唐遗址中,考古工作队发现其时的陶器制品已很精美,甚至能制作大型陶片墓碑了。唐朝的墓碑用土细腻,与当今的坭兴陶用料相近,是钦州坭兴的雏形,可以说钦州的坭兴陶源于唐朝,或更前一些,有1300年的历史。钦州坭兴经历唐、宋、元、明各朝,品种增加,质量提高,至清朝后期民国初期,达到了高峰,坭兴工艺品先后在国内国际上获得大奖。

工艺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扶持坭兴产业。1956年8月成立坭兴工艺厂,到1981年,钦州坭兴企业发展到3家,从业人员达到700多人。

坭兴品种繁多,有花瓶、茶具、花盆、文具、食具、熏鼎、仿古及光化异形品等8大类。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印度、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地区。雕刻工艺品被国内外博物馆、艺术馆及爱好者广泛收藏,其中“水浒”花瓶现陈列于日本一间陶瓷展览馆,“红楼梦”大花瓶陈列于澳门“葡京酒家”,“嫦娥”大花瓶陈列于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

解放以来至21世纪初,钦州坭兴陶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参展参赛大奖40多次。2001年起,钦州坭兴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为礼品送给兄弟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港澳特首,受到了欢迎。

本文源自头条号:方志广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西坭兴陶,神奇的中国名陶,不上釉不添彩就能窑变出许多色彩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便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