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坭兴陶文化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10月9日,钦州市一家广西坭兴陶生产企业的员工在制作坭兴陶产品。广西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代又一代陶艺大师的匠心传承下,坭兴陶文化得到不断发扬光大。目前,钦州市有坭兴陶行业
小鼎 |
《富甲一方》 |
|
《步步高》茶叶罐 |
紫砂壶名动大江南北,在拍卖场上屡创新高。事实上,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适合泡茶的陶器远不止这一种——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的广西钦州坭兴陶,也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和生命力。2008年,坭兴陶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已二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和省级金奖的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吴莹,带着两百多件坭兴陶精品在广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办展。透过她的故事和作品,读者能够进一步窥见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所具有的独特岭南味道和壮族风情。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
潜移默化艺术审美高 草蛇灰线终制坭兴陶
钦州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而坭兴陶始于隋唐,距今也有1300多年历史。甚至可以说,有钦州便有坭兴陶。而出生于钦州的吴莹与坭兴陶的结缘历程却是渐进而充满趣味的,像草蛇灰线一样,最后才发现前面都是铺垫,只为最后的水到渠成。
吴莹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钦州地区做盆景的第一人,在广西的名气非常大,带动了当地很多人栽种盆景,后来还成立了盆景协会。从小,吴莹就看着父亲做盆景,由此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我从事坭兴陶行业以后才发现,我的审美感觉比其他同行更敏锐一些,往往能一眼判别出一件作品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该如何改正提高,这跟父亲的审美教育是分不开的。”
不过,虽然坭兴陶是钦州特产,但吴莹长到七八岁时还没有亲眼见过。某一天,她到表姐家做客,表姐刚好画完一张画,就拿出来给她欣赏:一群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孩子,旁边有一棵芭蕉树、一头牛,让人想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之类的古诗。吴莹很喜欢便想要:“表姐说不能给我,这是第二天她要画在坭兴陶花瓶上的样板。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坭兴陶,想着上面会出现这么一幅画肯定很美。”
虽然留下了美好的想象空间,但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吴莹并没有继续关注坭兴陶。“直到初中时,有一次父亲在南宁买了一对冰裂纹花盆,很好看。当时他的盆景同道看了也想要,于是搬来了一对坭兴陶的花瓶来跟父亲物物交换,我这才对坭兴陶有了直观的感受,发现落差却不小——花瓶是古铜色的,看起来很‘古老’,在小女孩眼里无法和冰裂纹花盆相提并论。父亲却将其当做宝贝,放在家里的书桌上并插上几枝虎尾兰。这两个花瓶陪伴我们到了高中。有一天我无所事事,认真端详起这两个花瓶,发现花瓶上的字和画都挺漂亮的,对坭兴陶的感觉又好了一些。可惜的是,有一天晚上因为没关窗户,虎尾兰长得太好导致花瓶头重脚轻被大风刮倒了,烂了一个,父亲伤心了好久……”
高中毕业以后,吴莹进了二轻局做人事工作,正好坭兴陶厂是下属企业,她经常被派下去给企业解决问题,跟整个坭兴陶厂的员工都很熟,也越来越喜欢看工人们抟泥做陶器。
1994年,吴莹到北京学习,回来途中绕道杭州、苏州考察。她惊奇地发现,苏州大街小巷都在卖茶壶,而且做得比钦州的好。“我当时对紫砂一无所知,还以为是坭兴陶壶。回来后告知父亲,见多识广的父亲告诉我那是紫砂。我开始对紫砂感兴趣,时常去南宁买一把回来学习,但因为当时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发达,对紫砂文化、工艺始终无法深入了解。于是我将目光投向了坭兴陶,但发现好的作品确实不多。我开始纠结:为什么坭兴陶这么好的陶土不能做得像紫砂那么好?我自己能不能做好?”
兴趣的种子一旦播下,总归要生根发芽。到了2009年,吴莹终于听从内心的召唤,自己开始尝试做起坭兴陶了。
广西钦州:开展职业化培训 传承非遗坭兴陶技艺
坭兴陶烧制技艺是钦州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坭兴陶技艺,发展坭兴陶产业,钦州的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坭兴陶相关培训专业,通过引进陶艺名家工作室,开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创新教学传承等方式,培养坭兴陶领域的专业人才,
与紫砂的同异: 自然窑变可塑性强
作为四大名陶之一,坭兴陶自然免不了要被拿来和紫砂进行对比。吴莹表示,坭兴陶的透气性和紫砂一样好,都有利于茶香的散发,而且会越养越漂亮。
就坭兴陶的最大特点来说则是窑变。坭兴陶在1150℃以上高温烧制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陶褐”和“陶彩”,显示出古铜、墨绿、紫红、虎纹、天蓝、天斑、金黄、栗色、铁青等诸多色泽。“陶彩”的产生不需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任何陶瓷颜料,而且呈色是不可控的,在打开窑门的那一刻才知道。“每一次加温都会根据这一窑器物的大小、疏密、摆放来控制快慢,所以每一窑的操作都会有所不同,形成的氛围就会不一样,出来的效果也都不同,最多就是都偏红色一些或者都偏黑色一些。”
同时,因为坭兴陶泥料资源丰富,目前完全不需要掺杂其他任何物质,也不会用其他泥料来假冒,绝对绿色环保和原生态。另外,坭兴陶泥料质地细腻,可塑性强,既适合于做小件,也适合于做大器,更可以进行雕花、刻字等多种装饰。所以,即便是做茶器,吴莹也会根据坭兴陶本身的特点来发挥。因此,很多坭兴陶壶上都会有精美的雕花和刻字。她还设计《荷塘月色》的茶具套装,茶盘做成荷叶的样子,盖碗则设计成莲蓬的款式,看起来古雅而富有诗意。“茶盘不泡茶又可以立起来摆放,这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品,还可以独立作为果盘使用。”
除此之外,吴莹还根据坭兴陶泥料细腻的特点设计了《富甲一方》这样的镂空作品,也非常具有个性。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测试研究中心检测的坭兴陶陶土的最新报告显示,坭兴陶泥料中富含钾、钠、铝、铁、钛、硒等微量元素,对健康养生都有益处,可以说是“泡茶隔夜犹香,养花经久不败”。
注入创新理念, 坭兴陶上 首现贝壳镶嵌工艺
因为在坭兴陶厂蹲过点,后来只要有节假日或者不用加班,吴莹就一心扎在坭兴陶厂看师傅们做东西,对所有的工序早已了然于胸。
坭兴陶至今仍延续古法制作,而且是用钦州特有的红泥、白泥,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作料。红泥产于钦江西岸,很硬,是骨;白泥产于钦江东岸,很软,是肉。如果全用红泥,那就粘接不起来,要散架的;如果全为白泥,则太软塌,立不起来。红白泥料采回来后要进行堆放,让其发酵陈腐,红色的泥巴必须放在露天的地方历经风吹雨淋,白色的泥巴则要放在屋里不能受雨。红泥巴最好风化半年以上再炼泥,然后继续陈腐。如果能陈腐半年以上会更好用,然后再揉搓成料……
这种种工序吴莹都懂得,但懂得和会做却是两回事。“譬如一开始我也像大家那样拼接、晾干,但做好的东西老是开裂。我只能不断观察、摸索,慢慢才了解到,出现开裂多半是因为装接之后没有保湿。夏天问题不太大,但到了秋风一起,陶坯的表面干得快,里面却没有干,所以会不断收缩将表面拉扯开裂,有的即便是入窑前没裂,烧出来也裂了。所以秋天和冬天要保湿。”
在解决了技术难题以后,由于审美素养深厚,吴莹的作品很快就在工艺美术界拿到大奖。
像获得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的《步步高》茶叶罐就很能体现吴莹的文化底蕴。在造型上,作品以一节竹子为创意,同时刻印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智慧的《论语》节选,盖子上则是瓦当文。“作品命名来自粤曲《步步高》,是今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前进的见证。”
当然,工艺难度高也是其获奖的一大因素。如果吴莹不说,观者很难一眼看出这是个茶叶罐,因为盖子严丝合缝,而这正是烧制的难点之一。“不管陶坯晾晒了多久,里面还是有水分的,一般的坭兴陶器物烧制时都为敞口,水分可以蒸发,但这个茶叶罐必须连着盖子一起烧,里面的水分很难蒸发出来,容易造成膨胀开裂。另外,这种直筒型的器物制作起来也是最难的,一般要做完后修坯,晾晒、再修,再晾、再修,这样才能保证器型的笔挺。而普通的花瓶只要修坯一次就行了。晾晒的过程中,每一天还得尽量把盖子拿起来转动两三次,避免变形。”这是吴莹第一件获得金奖的作品,而且是那一年“百花奖”陶瓷类中唯一一个金奖,弥足珍贵。而从创意到完成,她花了将近半年时间。
获得2012年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作品展金奖的《丰收樽》,设计灵感则来自于壮族地区的牛,整个器型可看做是牛头、牛角、牛眼睛、牛下巴的组合,寓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后来,她又注入创新理念,在樽上镶嵌贝壳,将岭南文化、海洋文化融入其中,这也是坭兴陶上首次出现贝壳镶嵌工艺。
本文源自头条号:广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西钦州坭兴陶:从小作坊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广西钦州坭兴陶,享有“中国一绝”的美誉。这里特有的红陶土,造就了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坭兴陶,成为广西钦州的特产。如今,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引进现代工艺制作的坭兴陶,从小作坊走向世界,畅销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