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坭兴陶制泥工艺/成型技术改革,钦州坭兴陶发展史

钦州坭兴陶近代发展史:外销产品30万坭兴陶神鸟飞抵美国,载入史册

微信号: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近代,由于技术的改革和进步,钦州坭兴陶的生产不断发展,产值不断提高。1957年产值为27万元,发展到1983年完成产值为9424万元。其中80%是外销收入,20%是内销收入。外销较多的地方是日本、南洋各国和东欧。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美国、日本、法国、西德、瑞典、芬兰

新中国成立后,钦州坭兴陶重获新生。解放初期,尽管党和政府忙于各项社会改革,但百忙中亦为恢复坭兴陶生产而努力。政府工作人员抽空访问坭兴陶老艺人,动员他们恢复坭兴陶工艺品生产。旧竹巷老艺人李四达,在政府的鼓励和号召下,于1956年4月做了试点生产。10月,会集车工颜干卿,刨工章国良,雕工潘镜光、黎启铨等人,借缸瓦窑陶瓷厂办公室作临时厂址,正式开工生产坭兴陶。12月,增加挥泥工钟瑞明,刨工黃四嫂、王秀林,再后增加潘建三、黎启权、李照允、章国胜等技工,生产日渐增多。12月底,政府投资7700元,新建厂房两座八间,而产品仍附搭陶瓷厂的窑煅烧。这个时期,在技术上钻研的收获,主要是烧炼猪肝红色和天蓝色,结果,这两种颜色已开始能够操作,朱砂红色也能按预期烧出。

1957年7月,政府又投资45万元,在钦江大桥南端桥畔建新厂、新窑,摆脱多年来依靠缸瓦窑煅烧的附属性。10月24日,迁入新厂生产,这是钦州坭兴陶史上划时代的事。在1956-1958年间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段时间,坭兴陶工艺技术亦进行了大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挥泥(原料加工)工作来说,由全部用人工改用溪水淘泥法,即先在大池化泥,泥浆通过几个小口流入总池,又通过总池几个小口流入总沟,总沟两旁并列着一连串的分池,各池有口和总沟相通,又各自有口相连,如果使总沟的泥浆流入第一分池,则在第一分池平衡处塞断总沟,把泥浆截断流入第一分池。第分池容量已满则从缺口流入第二分池,如此辗转流入最后分池,等到最后分池也澄满了泥浆,余下清水则由缺口流入总沟,再流至和开放化泥大池平衡处,然后顶吸管把水吸上大池。水至这里已是循环一周,而挥泥手续也告一段落。这种挥泥法,比全部用人工从甲缸舀入乙缸,又从乙缸舀入丙缸,节省的人力在百倍以上。但压泥仍用老办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原料加工,已由溪水淘泥法改为机被化生产,泥料的粉碎已由球磨机所代替,除去水分改由压滤机压滤,最后经真空练泥机复练,从而保证练出的泥料软熟、无气泡,适宜使用。

钦州坭兴陶书法刻字是伴随千年古陶复兴而发展起来的陶刻装饰艺术

钦州坭兴陶书法刻字是伴随千年古陶复兴而发展起来的陶刻装饰艺术。作为当,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坭兴陶刻字与书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其源于法,又自具风貌。作为一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坭兴陶刻字有其独特的技.艺及文化意义.本文试对钦州呢兴陶刻

兴陶制泥工艺/成型技术改革,钦州坭兴陶发展史

就成型工作来说,过去全靠手工成型,现在已改用“注浆法”。所谓“注浆法”,就是按照式样制成石膏模型,要制泥坯时,把挥好的泥浆倒满模里,过些时候,石膏模吸去附着在四周泥浆的水分,然后把石膏模打开,泥坯自然脱落。注浆成型与手工车制相比有很多优点:一是生产效率提高三四倍;二是各部厚薄均匀;三是高低大小合规格;四是新手可当老手用。现在,随大规模生产则采用压还机压坯成型。模具压坯成型,工效比手拉坯提高6倍以上,且有利于做好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为大量出口坭兴陶产品创造了条件。

兴陶制泥工艺/成型技术改革,钦州坭兴陶发展史

本文源自头条号:钦州盘古坭兴陶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典广西坭兴陶西施壶:圆润丰腴,不施粉黛,自古佳壶似佳人

经典广西坭兴陶西施壶,壶型流线丰满光润,身盖相连呈截盖,钮为圆头状,底向里收敛,呈一捺底状,嘴短而粗大,把圈向上倾斜,俗称“倒把”。从来佳壶似佳人,“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复制成功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qinglan0756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一键复制加过了
微信号:qinglan0756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