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前称古越、安州,公元598年改称钦州,是我国南疆北部湾畔的一个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南宁、北海、防城港之中心位置。面临浩瀚的钦州湾大海,水陆交通发达,促进了坭兴陶的生产发展。
坭兴陶是运用广西钦州特有陶土制作的广西桂陶,是综合体现陶特征的桂陶精髓。
钦州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城,钦州于南朝宋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宋寿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一千多年以来,钦州制陶人不断发扬传承桂陶的制陶精髓,将“双料混炼、自然素面、窑变出彩、陶刻创作、陶艺造型”
五项传统制陶工艺淋漓尽致地运用于陶器艺术创作中,独特地运用钦江两岸的红泥白泥烧制出古朴、典雅、厚重的坭兴陶,在钦州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千年传奇的人间奇迹。
流传千年的泥土传奇——坭兴陶|22:20《广西故事》
钦州,北部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穿城而过的钦江,把钦州分为东西两岸。多年沉积形成的泥土,在东西两岸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西泥是红色的,是含铁量较高的紫泥石;东泥,则是白色软质的黏土。上苍把这独特的礼物送到了钦州人的手上。千百年的摸索,钦州人逐
特别是进入清朝咸丰年以后,坭兴在承载千年传奇等深厚文化基础上化蛹成蝶,开创了艺术升华的新篇章,至1915年终于在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金奖,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钦州坭兴陶,简称坭兴陶,又名坭兴桂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
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
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
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陶。
据广西工艺美术研究所考证。在广西近百年来,其传统工艺能够保持和继承并得到发展的只有壮锦及坭兴陶,为此,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目前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